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

分享到: 发布时间:2017/12/1 17:42:30

上一篇:“丰强生泰”在猪场中的应用

下一篇:如何有效解决夏季母猪便秘厌食问题




   猪水肿病又称大肠杆菌毒血症、浮肿病、胃水肿,是由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、致死性、散发性传染病。本病是断奶仔猪常见多发病,断奶后1~2周龄多发,发病率较低,呈地方性流行,病死率高(90%)。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,运动失调、接触敏感、惊厥、声音嘶哑、眼睑和头部水肿。病理变化为头部皮下、胃壁及大肠系膜水肿。本病多发于同窝仔猪中体格健壮、生长快的猪体,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中,并不广泛传播。


发病情况

 

2016年5月,广东某猪场有6栏仔猪共90头,体重为10-15千克。其中3栏仔猪有8头发病,其中3头已经死亡,另外几栏仔猪未发病。到场观察后发现,该猪场饲养密度过高,猪舍通风差,温度高,无防暑降温措施,且地面潮湿,消毒意识差。


临床症状

 

3头仔猪于半天内死亡,不见任何症状。其余5头仔猪已发病1天多,可见精神沉郁,不愿走动,采食量降低;有的突然发病,呼吸困难,抽搐,口吐白沫;眼睑、前额、颜面部水肿;发病前2-3天,有的猪腹泻,排灰色便,有的不见腹泻突然发病;无继发感染时,体温正常,临死时体温下降;病程稍长的则出现神经症状,即兴奋不安,冲撞或做圆周运动,共济失调,前肢或四肢麻痹,甚至卧地不起做划泳运动;有的不见水肿变化即突然死亡(尤其体大的、膘情好的先死)。

 

剖检变化

 

对死亡猪只剖检时,可见上、下眼睑水肿;胸腔、腹腔积液呈黄白色;肠系膜水肿,呈胶胨样,切开后流出多量黄白色液体;胃壁水肿,胃大弯部黏膜水肿,切开后可见胃黏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胨样。

 
诊 断


 

根据临床上出现水肿,断奶前后膘情较好的猪多发,以及有神经症状,发病猪病死率高以及病理变化等基本可以初步诊断为猪水肿病。同时,一方面应注意与营养不良性水肿区别,另一方面还要与有神经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。

1、营养不良性水肿:多由饲料中蛋白含量不够或乳汁摄入量不够引起,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,很少发生。

2、与其他具有神经症状的疾病区别:其他的具有神经症状疾病的猪只主要是不见水肿变化,同时还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,可与之相鉴别。


防控措施

 

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如断奶、改变环境、分群、运输、驱虫、防疫注射、气候突变、改变饲料等应激因素有密切关系。所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坚持预防为主,采取综合防治措施。

 

饲养管理

 

1、仔猪舍保持清洁干燥,加强通风和防暑降温。

2、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,保持圈舍清洁干燥,提早呈阶梯形换过渡饲料,以减少应激。

3、断奶后,切记饲料突然改变,防止饲料单一和饲料中蛋白质过高,适当添加青绿饲料。

4、饲料中补充维生素E和亚硒酸钠的含量,可大大减少本病的发生。

 
药物治疗


 

1、10%恩诺沙星注射液(按推荐量使用)+恒丰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(1支/100斤体重)肌肉注射,一日一次,连用3天。

2VE-亚硒酸钠粉针,按推荐剂量注射,一日一次,连用3天。

3亚硒酸钠-VE粉(按推荐量使用)+利诺(10%恩诺沙星粉,1kg/吨料)+丰强蓝青(1kg/吨料)+多维(按推荐量使用),整群拌料,连用7天。

作者简介

   王冬梅,执业兽医师,2008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专业,硕士研究生,毕业后就职于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,长期从事一线技术服务工作,努力为动物健康做力所能及之事!

人生格言:简单生活,平安快乐!